金瓶梅很长一段时间是禁书,导致很多人对它有误解,以为这是带颜色的书籍。其实读红楼梦久了,必然要涉猎金瓶梅,《京都竹枝词》中有一句诗写到 “开篇不读红楼梦,读尽诗书也枉然”,我们的伟人也提到“金瓶梅是红楼梦的祖宗”,基于这个原因把金瓶梅草草读了一遍,发现其中的市井人生,人生百态,里面的人物不仅以前,就是现今社会也能找到影子。
一直以来,潘金莲被钉在了耻辱柱,她为了自己享乐而谋杀亲夫。水浒的普及,让潘金莲成了一个代名词,“无论怎么洗也是一个脏东西”。其实不仅仅潘金莲,西门庆后来纳的李瓶儿也有同样的污点。不同的是,李瓶儿嫁入西门府之后,来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,简直就是温良恭俭让,成了贤妻良母。
【资料图】
王六儿是另一个典型形象,和潘金莲不同,她和西门庆相好,并不隐瞒自己的丈夫,夫妻二人商量着如何从西门庆家里捞取更多的钱财。有人说这是不要脸。王六儿只是一个屠户的女儿,出身不高,和她谈什么价值观就是扯淡,她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。前些日子写了一个王六儿的文章,底下评论区里有“王六儿活明白了,过日子挣钱才是真的”“人生百岁,她活出了自己的风采”等夸赞王六儿的观点。不由得对这个人物形象再次思索,细思她和红楼梦中的多姑娘有类似之处,这种人很直白,没有遮掩,什么名声荣誉倒也和她们无关,实用是第一原则,如果仔细对比,她充其量是脸皮厚,比她称得上无耻的,应该另有其人,那就是林太太 。
林太太是王招宣的遗孀,没错,就是潘金莲年幼时被卖进的招宣府。这是一个世代簪缨之家,将门相弟,她是贵族身份,和那些市井女人不同。但是王招宣去世之后,林太太就没了生活来源。在那个时代,普通女子如果生活实在困难,有的会沦落风尘,像李桂姐那样,三天两头去西门府做生意。但是林太太不同,招宣府的牌子不容她那么做,她只有把招宣府当做暗门,偷偷摸摸行事。
林太太生的漂亮,书中描绘的是“林太太今年不上40岁,生得好不乔样,描眉画眼,打扮狐狸也似的,她儿子整日在院里,她专在家,只送外卖”。林太太这“外卖”,有一天就卖到了西门庆手里。
西门庆知道林太太是通过青楼女子郑月儿之口,郑月儿说她“好风月” ,托保媒拉纤的媒婆文嫂做了中间人,有了西门庆和林太太的第一次会面。这次会面干什么,文嫂清楚,西门庆清楚,林太太也清楚,但是林太太因为顶着豪门贵妇的名头,不好直说,因此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,“儿子整天不着家,要找一个官府的官员帮忙解决问题”,这样一来,见面非常合理。
西门庆见林太太还是经过了一番弯弯绕,傍晚时分,西门庆跟着文嫂到了一小扇后门,把小厮留下,跟着文嫂穿过一个房舍,到了一个夹道,再往前走,才到林太太的住所,敲门等了些许时分,才进门。西门庆第一次去林太太家,兰陵笑笑生就用大量的笔墨刻画了林太太家的客厅。
“堂中供养着王家的祖上画像,画像手握一本兵书,犹如关老爷一样”,画像上方有“节义堂”三个大字,两旁贴着对联“传家节操如松竹,报国勋功并斗山”。
这布局,庄重肃穆,尊贵显赫,让人不由自主的想到,这样的家庭在道德方面必然是世人的典范,这阵势把西门庆唬了一下子,毕竟西门庆只是布衣百姓。果然林太太和王六儿等人不一样,她并没有出现在西门庆眼前,而是在门里隔着帘子看,看到西门庆一表人才之后,才转身而出。
两个人表面上彬彬有礼,假模假样,作揖行礼,心里各怀鬼胎却又装得若无其事,这很滑稽的一段开场,然后在忠义堂前大行不义之事。
这回中,无论是林太太府上的环境描写,和两人初次见面的繁文缛节,都是为后边的丑陋行为作对比。这样的行为和“节义”节操一点边都不沾,“节义堂”已经变成了“风月堂”,作者故意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写,只有这样,才能撕破这些贵族脸上的遮羞布,将他们无耻的行为,卑污的灵魂展示给世人看,那些摆设,那显赫的家庭,无疑都是绝妙的讽刺,反差越大,讽刺效果越明显。
“勾栏从来扮高雅”“半扇门楣裱真情”说的就是林太太这样的虚伪面孔的人。王招宣府以前干不干净,看潘金莲就知道了,潘金莲九岁进入招宣府,学得“描眉画眼,乔模乔样”,后来放浪成性,应该也是受了林太太的熏染。
但是林太太和潘金莲,王六儿等人又不一样,打着“节义”的牌子,行不义之事,又当又立,虚伪无耻至极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关键词: